1. 首页 > 12生肖排序 > 文章页面

1402年的概述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1402年的概述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1402年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402”什么事件发生1402年的历史记载1402年的概述

1402年,靖难军于本年正月渡河攻东平

1402年,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得帝位

1402年,朝鲜太宗实施全国八道制,这里称为京畿道

1402年,朝鲜太宗称汉城为汉城府,归中央直辖

1402年,明成祖朱棣大祀南郊,即帝位

1402年,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京

1402年,明成祖令军队北返报复曾经顽强抵抗“靖难军”的沧州、盐山一带的乡民,百人幸

1402年,设鳌山卫,辖雄崖、浮山二所

1402年,明建文帝失踪

1402年,朱棣攻占南京后,左佥都御史景清行刺未遂,朱棣下令夷其九族,尽掘其先人冢墓。又籍其乡,转相攀染,致使村里为墟。

建文帝下落之谜 1402年,靖难之役以燕王胜利而告终。南京城陷之后建文帝到底哪里去了?史书记载不一。有的说建文帝及其后妃都自焚宫中,有的说建文帝并没有死,而是化装成僧人从皇宫逃出。后来年已64岁的朱允炆因被人发现而被接入京城。明英宗为辨明真伪,让曾侍奉过建文帝的老太监吴亮出来鉴别,建文帝的左脚趾上有颗黑痣,吴亮验过属实,就捧着建文帝的脚哭了起来,建文帝就被迎入宫内居住,直到老死,其实上述两种说法都缺乏证据,建文帝的真正下落,至今难以确考,成了明史的一大疑案。据说成祖派郑和下西洋,也有企图寻找建文帝行踪的目的。辽东兵溃于直沽灵壁一战,平安所部全军覆没,盛庸军更加势孤力单。朱允炆采纳齐泰、黄子澄的建议,下令都督杨文率辽东兵马十万赶赴济南,与铁铉合军,以断绝燕师后路。建文四年(1402)五月一日,杨文率军行至直沽时,遇到燕将宋贵等人的截击,结果杨文全师被燕军击溃,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抵达济南。一些本来就处于踌躇观望之中的武臣,干脆降归了燕王朱棣。燕师克扬州建文四年(1402)五月七日,燕军抵至泅州(今安徽泅县),守将指挥周景初不战而降。朱棣在泅州匆匆拜谒了曾祖父的陵寝之后,渡淮河,克盱眙,直趋扬州。扬州卫指挥王礼早有降燕之心,听说燕师将至,欲以城降。可是,监察御史王彬、镇守指挥崇刚察知王礼有异谋,事先把王礼及其党羽捉拿入狱。王彬、崇刚据城坚守,昼夜不解甲。朱棣以悬赏官三品擒杀王彬。王彬为了加强防范,他身边常跟随一名能举千斤的大力士护卫。朱棣遣命部将吴玉潜入扬州招谕,与王礼之弟王宗密谋,用重金贿赂大力士的母亲,让她呼唤儿子出来,千户徐政、张胜乘机将正在解甲沐浴的王彬逮捕。十八日,从狱中解救出的王礼开启城门迎入燕军。扬州降附后,燕军相继攻陷高邮、通州、泰州、仪真等地,立大营于高资港北岸,与京师一江之隔,建文朝廷危在旦夕。诏天下勤王燕师兵临城下,朝廷岌岌可危。建文四年(1402)五月二十日,朱允炽无奈下“罪己诏”,征兵勤王。诏令四方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及诸府卫文武之臣,在国难当头之际,各率恭义壮勇之士赴阙勤王,以扶持宗社。至于论功封赏,朕无所吝惜。于是,分遣御史大夫练子宁、礼部右侍郎黄观、刑部右侍郎金有声、工部右侍郎张显宗、翰林修撰王叔英等至各地征兵。结果有苏州知府姚善、宁波知府王琎、徽州知府陈彦回、松江同知周继瑜、乐平知县张彦方、前永清典史周缙等人先后入卫京师。同时,召还出外募兵的齐泰、黄子澄,共谋对付意在渡江犯阙的燕军。建文帝割地请和继朱允炆“诏天下勤王”之后,方孝孺向朱允炆进献缓兵之法,计遣人诣燕军,许以割地请和,以待东南勤王之师。建文四年(1402)五月二十二日,朱允炆派遣庆成郡主渡江议和。朱棣在军营中接见了这位从妹,庆成郡主委婉地转达了朱允炽愿意割地讲和的意思,要求燕王罢兵,不再过江。朱棣回答说:吾受命皇考,封建茅土且不能保,割地岂其本心!此奸恶谬计,欲以见欺,焉可为信?我此行在诛奸恶,以清朝廷,奠安社稷,保全骨肉。朱棣断然回拒了割地议和的请求,庆成郡主只好起身告辞还朝。燕王瓜洲渡江建文四年(1402)六月初一日,燕师准备渡江,与扼守浦子口的盛庸接战不利,正欲议和北还,朱棣的次子高煦率骑兵赶来。朱棣喜出望外,仗钺拊其背说:吾儿勉之,世子高炽多疾,如争得天下,就让你取而代嗣。高煦素来与世子不睦,这种许诺无疑使高煦勇气大增,率众殊死力战,盛庸先胜后败,退守江南高资港。这时,总领舟师防江的右军都督佥事陈瑄以舟师降燕,借以阻拦燕师渡江的长江天堑巳失去作用。初二日,朱棣祭大江之神,祈求渡江顺利。次日,朱棣誓师渡江,激励燕军克协一心,奋忠鼓勇,摧坚陷阵,斩将搴旗,身当矢石,万死一生,戮力渡江,剪除奸恶。随后,燕军将士自瓜洲(今江苏境内)渡江。盛庸列阵高资港迎战,高煦先率精骑登岸冲阵,将士继后鼓噪而进,盛庸所部将士慑于燕军的浩壮气势,弃地溃逃,燕军轻而易举地占据了高资镇。燕军乘胜进取镇江,守将指挥童俊举城降燕。初八日,燕军再由镇江西进,驻营于龙潭,京师的钟山遥遥在望。京师陷落燕军驻营龙潭的消息传至京师,整个都城吏民惊骇不已。朱允般焦急不安地徘徊。朱棣本以为京师攻防完缮,勤王之师四集,就派部将刘保、华聚等领骑兵十余至朝阳门一带侦察,还报京城并无充足防备,朱棣遂率大队整兵前进,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三日抵达南京城下。奉命守卫北城西侧金川门的曹国公李景隆和谷王朱橞,预感到建文朝廷大势已去,开城迎纳燕师。燕军从金川门入城,虽有魏国公徐辉祖等率军力战,但无济于事,京师从此陷落。朱允炆失踪朱棣率燕军攻陷京城后,朱允炆见大势已尽,在左顺门亲手把阴谋为燕王攻城内应的徐增寿杀死,奔回宫中,走投无路,阖宫自焚而死。朱棣看到宫中燃起冲天大火,赶忙让中使往救,可是为时已晚。中使从灰烬中检出一具已经烧焦的尸体,向朱棣报告这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尸骨。朱棣故作惋惜地叹道;小子无知,乃至于此!于是,还营龙江发丧,命令有司治理丧葬,并遣官致祭,布告天下。建文四年(1402)六月二十日,朱棣备礼安葬了建文帝朱允炆,还辍朝三日示哀。与朱允炆阖宫自焚说相反,一说建文帝由地道出亡,翰林院编修程济、御史叶希贤等四十余人随从潜至西南削发为僧,行踪遍及滇、黔、巴、蜀等地,晚年北归朝廷,经审知非妄,遂迎入禁中,目为老佛,六十四岁病逝,葬于北京西山,不封不树,号称“天下大法师之墓”。燕王令索“奸臣”朱棣在“除奸靖难”的四年中,多次上书指斥的“奸臣”只有齐泰、黄子澄二人。可是,燕军攻陷京师之后,“奸臣”的范围进而扩大到忠于建文朝廷的文臣武将。第一次揭榜的“奸臣”计左班文臣二十九人;太常寺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礼部尚书陈迪,文学博士方孝孺,御史大夫练子宁,右侍中黄观,大理寺少卿胡闰,寺丞邹瑾,户部尚书王钝,户部侍郎郭任、卢迥,刑部尚书侯泰,侍郎暴昭,工部尚书郑赐,工部侍郎黄福,吏部尚书张眈,吏部侍郎毛泰亨,给事中陈继之,御史董镛、曾凤韶、王度、高翔、魏冕、谢升,前御史尹昌隆,宗人府经历宋征,户部侍郎卓敬,修撰王叔英,户部主事巨敬。凡缉捕缚送之人,皆得悬赏。不久,户部尚书王钝、工部尚书郑赐、工部侍郎黄福和前御史尹昌隆,乞宥罪得免;并宥吏部尚书张沈、吏部侍郎毛泰亨之罪,皆先后授官,或仍复旧职。第二次揭榜的“奸臣”中,增加徐辉祖、铁铉、周是修、姚善、甘霖、郑公智、叶惠仲、王琎、黄希范、陈彦回、刘璟、程通、戴得彝、王良、卢原质、茅大芳、胡子昭、韩永、叶希贤、蔡运、卢振、牛景先、周璇等,共五十余人。另外,礼部侍郎董伦,曾劝请朱允炆亲睦宗藩,因而不列入“奸臣”榜中。革除建文制度建文四年(1402)七月初一日,朱棣大祀天地于南郊后,回到奉天殿。诏令自今年六月以后,仍以洪武三十五年为纪,明年为永乐元年。建文中凡所改易的祖宗成法,一切恢复旧制。七月初三日,朱棣接受吏部的奏请,诏建文时所有更定的官制,一如洪武之旧。内阁的创立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制后,为了处理政务之需,仿效宋朝旧制,设置华益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以备顾问,而不入典机务。朱棣登极后,决定起用一批资浅而干练的文臣参预机务。建文四年(1402)八月一日,朱棣选命侍读解缙、编修黄淮入直文渊阁,同预朝廷机密重务。九月间,朱棣又命侍读胡广、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和胡俨等同直文渊阁,参预机务。他们七人朝夕侍从左右,协助皇帝办理政事。因其在大内殿阁行事,故称“内阁”。内阁参预机务从此开始。不过,此时的阁臣品秩远在六部尚书之下,而且不设官属,不辖诸司事务。到了明仁宗、明宜宗时,开始由六部尚书兼任大学士,阁职渐崇。明英宗天顺以后,阁权益重。明世宗朱厚熄鉴于前朝宦官专权,更使阁臣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之上。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决定方针大计,检准诸司题奏,草拟皇帝诏令,俨然成为百官之长。大封靖难功臣建文四年(1402)九月初四日,朱棣大封靖难功臣:中军都督同知丘福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中军左都督,封淇国公,禄二千五百石;都督佥事朱能为中军左都督,封成国公,禄二千二百石;都督佥事张武为中军都督同知,封成阳侯,禄一千五百石;陈厚为后军都督同知,封泰宁侯,禄一千二百石;郑亨为中军左都督,封武安侯,禄一千五百石;盂善为右军都督同知,封武定侯,禄一千二百石;火真为中军都督佥事,封同安侯,禄一千五百石;右都督顾成封镇远侯,禄一千五百石;都督佥事王忠为右军都督同知,封靖安侯,禄一千石;都指挥使王聪为中军都督佥事,封武城侯,禄一千五百石;都督佥事徐忠为前军左都督,封永康侯,禄一千一百石;都督佥事张信封隆平侯,禄一千石;李远为中军都督同知,封安平侯,禄一千石;郭亮为左军都督同知,封成安侯,禄一千二百石;都督佥事房宽封思恩侯,禄八百石;都指挥使徐祥封兴安伯,禄一千石;都督佥事徐理封武康伯,禄一千石,都指挥同知李浚封襄城伯,禄一千石;张辅封信安伯,禄一千石,都督佥事唐云封新昌伯,禄一千石,谭忠封新宁伯,禄一千石;都指挥佥事孙岩封应城伯,禄一千石;房胜封富昌伯,禄一千石,赵彝封忻城伯,禄一千石,指挥同知陈旭封云阳伯,禄一千石,刘才封广恩伯,禄九百石。论款附功,都督同知王佐为中军都督同知,封顺昌伯,禄一千石,陈瑄为右军都督同知,封平江伯,禄一千石;驸马都尉王宁封永春侯,禄一千石;茹瑺封忠诚伯,禄一千石;增曹国公李景隆禄为四千石。另外,追封故都督同知张玉为荣国公,赐谥忠显,追封故后军都督佥事陈亨为泾国公,赐谥忠勇;追封故都指挥使谭渊为崇安侯,赐谥壮节。永乐元年(1403)五月,再论靖难之功,封驸马都尉袁容为广平侯,禄一千五百石,封驸马都尉李让为富阳侯,禄一千石;封都督佥事李彬为丰城侯,禄一千石,封陈亨子陈懋为宁阳伯,封王真子王通为武义伯,封都指挥同知王友为清远伯,封都督佥事陈贤为荣昌伯,封都指挥同知张兴为安乡伯,封陈志为遂安伯,各食禄一千石。计封侯三人,封伯六人。徒民北平建文四年(1402)九月,朱棣命户部核查山西各地无田的民户徙实北平,各郡县仍按户给钞,以便购置耕牛、粮种和农具,五年以后开始征税。永乐元年(1403)八月,定罪囚谪佃北京条例,发流罪以下的囚犯开垦北京农田。同时,徙直隶、苏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的富民至北京。在永乐二年、三年间,又分别徙山西万户农民至北京。经过几年的徙民,北京的人口大大增加了,为后来的营建宫殿和迁都北京创造了条件。册立妃徐氏为皇后建文四年(1402)十一月十三日,朱棣册立妃徐氏为皇后,并诰告天下。徐氏(1361—1407),中山王徐达长女,自幼贞静颖敏,雅嗜读书,有“女诸生”之誉。洪武九年(1376),徐氏被册为燕王朱棣妃,颇受朱元璋之马皇后喜爱。朱棣起兵后,徐氏辅佐世子朱高炽居守北平。建文元年(1399)十月,朱棣北袭大宁,李景隆乘机进围北平,徐氏亲率城中妇女协同守城将士登陴拒守,终于挡住了敌人的攻势。徐氏被册为皇后以后,“旦夕侍上,惟以生民之念”。一次,明成祖朱棣意欲为其亡弟徐增寿(京师陷落时,为建文皇帝所杀)追赠公爵,徐氏力劝不许,朱棣坚持封徐增寿为定国公后,徐氏说:“非妾志也”。徐氏曾经类编古人嘉言善行,著有《内训》二十篇和《劝善书》,颁行天下。永乐五年(1407)七月初四日,徐氏病故,享年四十六岁。临终前,徐氏还劝言朱棣爱惜百姓,广求贤才,恩礼宗室,毋宠外戚。同年十月十四日,谥徐氏为仁孝皇后。从此,明成祖朱棣不再立后。朱糠敕谕功臣守法建文四年(1402)十二月初三日,朱棣敕谕诸位功臣说:过去以武功开创天下的君主,必然倚赖将臣的辅弼。可是,到后来往往难能保全将臣,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居位高处的人容易骄纵枉法,恃宠而不肯改悔的缘故吧!君主是代天理物的,不能容忍挟私,所以对自己的将臣也要依法加罚。我洪武高皇帝立法垂宪,目的是让后世之人恪守不懈。倘若诸位功臣有违犯宪法,而且罚戒不悟者,将按律诛杀勿论。即是至亲至旧,也不得宽宥。高皇帝英明果断,昔日你们受到高皇帝厚恩,如今又拥戴寡人,我愿诸位长命富贵。如果有人胆敢怙恶不悛,为非作歹,必定问罪不赦,届时莫怪朕寡德少恩。现在就把高皇帝的戒敕布告周知,希望大家永遵不违,否则,追悔莫及。淝河之战建文四年(1402)三月初一日,朱棣率军直趋宿州(今安徽宿县)。十四日,平安率步骑四万紧随燕军之后。朱棣决心击溃平安追兵,于是迅速南奔淝河设伏以待。平安的军队追来时,燕将王真等引兵诱战,将士们故意把以束草伪造的束帛掷向追兵,追兵误以为是货真价实的束帛,争相下马拾取。此时,伏兵四起,围堵追兵厮杀起来。不料平安大军突然涌至,燕将王真被重重包围,他连连砍杀数十人,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后,自刎于马上。朱棣得知骁将王真战死,便亲率大军迎战。平安部将火耳灰(一作和尔和)见燕王朱棣出战,挺槊大呼,直取朱棣,可惜燕将童信射毙其马,不幸被俘。火耳灰原系燕府护卫将领,朱棣起兵前被建文朝廷取赴京师,成为平安的部将。他被擒后,朱棣念其旧情,留任宿卫。平安军退屯宿州。小河之战建文四年(1402)四月十四日,燕军移驻小河(睢水),立桥拒守。次日,平安率军夺桥,双方展开激战。这时,都督总兵何福列阵循河东进,与平安合兵攻桥,击败燕军,燕将陈文被斩杀于阵中。平安转战到北坂,拍马横槊冲入燕军,直逼燕王朱棣。燕将王琪见势不妙,跃马入阵,掖起朱棣逃奔得脱。何福率众夺桥而过,勇气倍增。奉命埋伏于树林里的燕将张武等见敌军过桥,忙从林间冲突而出,朱棣乘势率兵反扑,平安、何福不敢躁进,只得退回桥南。两军隔桥扎营,相持数日不下。朱棣不愿困守,乃留兵千余守桥,其余大军暗中东行三十里,半夜渡河绕到南军背后发起进攻。平安、何福猝不及防,面对燕军攻势惊乱失措。眼看南军不支,而魏国公徐辉祖率援兵适至,徐辉祖和平安、何福合力反攻,燕军仓皇溃走。灵壁之战建文四年(1402)四月二十五日,何福移营灵壁,与平安合军,深堑高垒,以为持久之计。可是,粮道却被燕军所阻,供给出现危机。二十七日,燕王朱棣获报平安正率众六万人,以方阵护送五万粮饷朝着灵壁进发。朱棣命令壮士一万人遮挡援兵,自己亲率精锐横贯敌阵,截断护饷军队。何福闻讯来援,与平安军共杀伤燕军数千人,燕军被迫退却。这时,朱高煦等数万伏兵突出奋击,朱棣还军再战;何福腹背受敌,败入营垒坚守。粮饷尽为燕军截取。扼居营垒之中的朝廷军队,因粮草无继,准备突围赴淮就粮。二十八日,何福、平安传令将士,约定次日以鸣炮三声为突围信号。事有凑巧,第二天黎明时分,朱高煦率领燕军前来攻营,炮声大作。守军将士闻炮误认为突围号令,纷纷夺门而出。出营的守营将士和攻营的燕军相遇,顿时人马乱成一团,营垒攻陷,南军大溃。指挥使宋瑄战死,总兵何福单骑而逃,其他如左副总兵陈晖、右副总兵平安、都督马溥、徐真、都指挥孙成等三十七名主要将领,以及监军副都御史陈性善、大理寺丞彭与明、钦天监副刘伯完、指挥王资等一百五十名军官全部被俘。平安骁勇善战,屡败燕师,燕军闻知平安被执,欢呼动地,争请诛杀,燕王惜其才勇,遣送北平,平安遂降燕王。燕王把陈性善等文臣全部放归。陈性善在归途中感叹有辱君命,朝服跃马投河自尽。灵壁战后,建文朝廷每况愈下。朱棣即帝位明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七日,燕王朱棣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文皇帝。1402年六月,燕军进入南京城,靖难之役以燕王胜利而告终。第二天,被建文帝朱允炆削废的诸王便率文武群臣向朱棣上表劝进,朱棣开始表示不允,诸王与群臣便一连劝进数日。六月十七日,在编修杨劳的提示下,朱棣首先拜谒了明祖朱元璋的陵寝,而后诸王和文武百官备好法驾,奉上宝玺,迎立于道,高呼万岁。到这时,朱棣才升辇入宫,在奉天殿接受了以兵部尚书茹瑺为首的群臣朝贺,正式即皇帝位,改元永乐。七月一日,朱棣在南郊大祀天地后,回到奉天殿,诏令次年(1403)为永乐元年。建文帝所改易的祖宗成法都要革除,一切恢复旧制。七月三日,又诏令将建文时更定的官制改回洪武旧制。九月四日及第二年(1403)五月,朱棣册立妃徐氏为皇后。明成祖在恢复诸王爵禄后暗中开始“削藩”。将边塞诸王迁回内地,减少诸王的撤护卫,同时收回诸王对将帅、卫所军的节制指挥权;重申不许诸王擅役军民吏士的禁令,不许过问地方事务;对犯有过失的诸王,先以书诫谕,继而示以惩罚,最后或废为庶人或加以惩治。这一“削藩”策略较建文帝更稳蔽,步骤实施也更从容,收到了削藩效果又不致酿成祸乱。永乐元年(1403)将北平改为北京,设北京行部诸衙门,将大宁都司徒至保定。

朱棣(1360-1424)是朱元璋第四子,富有谋略,英勇善战,在消灭元朝帝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建国后被封燕王,拥重兵驻守北平。朱元璋死后,长孙朱允炆即皇位,为惠帝。朱允炆改制削藩,意在削弱各番王的权力。朱棣不服举兵反抗。经过4年战争,朱棣占领南京,自立为帝,史称“靖难之役”。朱棣即位后,五次亲征北伐,并迁都北京;派太监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下西洋;动员民力开通会通河,使从杭州到北京的南北大运河畅通无阻。朱棣在位期间,组织3000多名学者,经数年努力,编纂成中国历史上最大类书《永乐大典》。1424年,朱棣在第五次北征途中病逝,享年65岁,在位22年,归葬北京长陵,庙号成祖。

世纪:15世纪年代:1400年代年份:1402年。

建文帝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之子,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朱允炆以皇太孙身份承继大统,改明年为建文元年。建文帝在位时,其四叔朱棣(后来的明成祖)发动“靖难之役”,并于1402年(建文四年)攻入南京城(当时明朝的首都),南京皇宫已被烈火所焚,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成为皇帝后,为增加其继位的合法性,不承认“建文”年号,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以前类推)。

文章分享结束,1402年的概述和1402年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