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12生肖排序 > 文章页面

屯粮男的六零生活(屯粮男的六零生活免费阅读全文)

大家好,屯粮男的六零生活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六零有姻缘爱情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屯粮男的六零生活和六零有姻缘爱情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致敬父母爱情 | 母亲的“梳头匣”掌管姻缘的神仙有哪些

文/念城北

匣子,是一种收藏东西的器具。在古代,女性常用一种木制的盒子来存放一些头饰和首饰品,这种器具就叫做“梳头匣”。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此物件也十分盛兴。

而母亲的“梳头匣”,却从未存放过任何头饰品。

在我的记忆里,它从来没有被摆放在台面过,也没有发挥过它应有的使用价值。就这样一直被遗弃在角落里,空着、空着,一空就是四十年。这个“匣子情结”还得从父亲说起。

母亲出生在六十年代初,虽说侥幸避开了食物严重匮乏的六零年,但母亲回忆说,每天能填饱肚子就是她们童年里最美好的回忆了。为了顺从父母之命,也为了承担一份被物质捆绑了的责任,母亲和父亲在七十年代末结婚了。而“梳头匣”就随着这段情感的开始诞生了。

“梳头匣”是母亲仅有的几件嫁妆中很重要的一件,是父亲领着母亲,并且当着母亲的面亲自挑选回来的一件“减价品”。是因为匣子里面缺少一块梳妆的镜子,便要便宜处理,而父亲觉得也无关紧要,能省则省,就在母亲一生中最重要的物件上省了钱。当时的母亲一声不吭,心中却是百般委屈。我相信,世上所有的女性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主动为自己付出和奉献,能够百般理解和宠爱自己,而不是用她们的牵强和恳求去赢得这种结果,母亲也不例外。从此以后,这个被父亲亲手买回来的“梳头匣”成了母亲心中一辈子的“减价品”,也从那一刻起,这个物件的使用价值一并彻彻底底的消失了。

每次母亲不顺心的时候,或者有人顺嘴不小心提起这个老物件的时候,她的话匣子就开始了,并且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哪种。记忆里最深刻的几句是这样说的:“我又不是残次品,凭什么我结婚时候买的东西是便宜货,减价货?难道我配不上你?好好一个人就这么委屈了一辈子,然后指着我说,孩子等你以后长大结婚时,千万别将就,一点不顺心就别嫁过去,什么时候满意了什么时候嫁,妈养活你……”这一段话陪伴着我一路成长,我知道这是母亲的心病,一块去不掉的心病。

在我小的时候与这个匣子有过几面之缘,里面偶尔会堆满各种铁器杂物,螺丝钉、铁钉帽、大头针、小扳手等,每次等到这些小零件找到固定的存放盒子时,它又会被空出来,多年来它偶尔只是起一个过渡的作用。直到现在它还是崭新的模样,油亮的红漆,带有曲折形状的铁制提手,上下隔层,外表精美,做工精细,却那么无辜地遭主人厌恶。有好多年我都特别不理解母亲,甚至也嘲笑过。为这么一个小匣子至于吗?那个年代有好多家庭是买不起的,有总比没有强,能用就用呗,没镜子自己在边上放上一块不就得了?何必那么较真儿呢!还是因为父亲不够体贴您而生闷气?那就更谈不上了。因为您们那个年代的婚姻大多是被责任委派来的,哪里还谈什么喜欢不喜欢,爱不爱的?

多年后,随着我年龄的日渐增长,也尝试了被家人逼婚的各种轮番攻击,才慢慢地理解了母亲的心思,母亲这一代女性饱受了太多的辛酸苦楚。饥寒交迫的童年、父母之命的姻缘、为儿女生活的日夜操劳。母亲的那个年代,婚姻多是一种形式,一份责任,没有权利谈个人意愿,也没资格对不喜欢说不。母亲能对一件无辜的物件心生四十年的怨恨,她计较的不是物件本身的价格,而是在怨恨忽视了自己情感的父亲,怨恨被无辜的将就,怨恨被轻视了的爱。

母亲终究还是爱父亲的,不管这种爱是源于启蒙,还是被培养成为后来的习惯。能埋怨四十年,也说明在乎了四十年。厌恶了四十年的老物件,终归还是舍不得丢掉;吵吵闹闹四十年、风风雨雨四十年,相互指责又相互离不开。

也许这就是类似母亲的爱情吧,就像这个“梳头匣”,从不会被摆放在显眼的位置,但任何时候拿出来都亮的耀眼!

掌管姻缘的神仙是月老。

月老,民间又称月下老人、月下老儿,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主管婚姻的红喜神,也就是媒神,是天庭的一位上仙。

月老这一形象最初在唐朝小说家李复言的小说集《续玄怪录》的《定婚店》中出现。记载了唐朝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巧遇月下老人。宋城县的县令知道了这件事情,就把韦固原来住的旅店题名为“定婚店”。月老由此而来,此后世代相传,男女老少咸知。月下老人后来也成为媒人的代称。

月下老人以红绳相系男女,确定男女姻缘,体现了唐朝人对爱情与婚姻“前世注定今生缘”的认知态度。对于从前那种结婚一定要讲求门当户对的观念来说,月老的婚姻观念显然有了很大的进步。

拓展资料:

人物出处

月下老人,简称“月老”。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专管婚姻的红喜神,也就是媒神。关于月老的事迹,在唐代之前,并没有记载。记载月老最早的文献资料出自唐代李复言的《续玄怪录·定婚店》。略谓:杜陵韦固,元和二年旅次宋城遇一老人倚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捡书。固问所寻何书,答曰:“天下之婚牍耳。”又问囊中何物,答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讎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

后多用作媒人的代称。这个在月下倚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检书的老人,即是后来在民间被奉为婚姻之神的月下老人。只要其用囊中红绳把世间男女之足系在一起,即使经历“仇敌之怨,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等折磨,也会化解一切最终成为夫妻。

月老-百度百科

关于本次屯粮男的六零生活和六零有姻缘爱情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