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了凡四训》读书笔记和命理开悟笔记怎么写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了凡四训》读书笔记以及命理开悟笔记怎么写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功德和福德有什么区别《了凡四训》读书笔记功德和福德有什么区别1、受众不同:
福德的受众不光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功德是戒定慧,是善果,不能转赠他人。
福德中不包含功德,但功德中却有可能包含福德。福德可以与他人一起享受,如果修持清净心,福德就可能转化为功德。
2、修行成果不同:
佛教认为福德再大也脱离不了六道,但功德却可以帮助精进修持佛法的人脱离六道。
3、用心不同
功德在智了其空,那就是功德。做了这么多事情,心里头痕迹都没有,那就是功德。
做的这些好事,念念不忘,我做了这个好事,我做了那个好事,那就是福德。
举例说明:
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跟梁武帝见面。梁武帝是佛门大护法,学佛的人没有人不知道,他在位的时候,为佛教建道场,这好事情,他建了四百八十座,都是很有规模的寺院。喜欢人出家,人家要发心出家,他一定护法,护持供养。他曾经护持供养出家人几十万人。
达摩祖师来到中国跟他见面,他就拿这些事情向达摩祖师夸耀,他问达摩祖师:我做这些事情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给他说了真话,跟他讲「并无功德」。他听了非常不高兴,话不投机,就不愿意跟他讲话,就送客。
达摩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等到一个慧可。如果梁武帝要问:我的福德大不大?达摩祖师一定说「很大很大」。他是修很大的福德,不是功德。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人的福德有多大?能否用数字衡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功德
《了凡四训》读书笔记《了凡四训》读书笔记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了凡四训》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全书只有一万多字,本是明代袁了凡先生写给后代的家书家训,后被大众喜爱并广为传播的一本劝善书。该书分为四部分,分别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主要阐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强调自助者天助、积善余庆。与此同时,本书能让我们侧面了解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并感性体悟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对个人律己修身大有裨益。
注引: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享年七十四岁。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
半年前我就买了这本书,放在床头书柜里,因公务繁忙加心性浮躁,从未翻阅过。近期我无意间翻了翻《了凡四训》,便饶有兴致地看了起来,后来思绪一发不可收,彻夜未眠苦读,感慨万千。
哪有人读书,只不过是读自己。为何对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爱不释手?因为此类书籍非常强调内观自省,阅读时侧面映射出自己许多不足之处。读古书古训,心中总能激起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复。
展卷一读,如当头棒喝,如醍醐灌顶,余音绕梁。本书虽简言切要,涉及诸多主题,抛开书中谈论的各种命理象数、因果报应等儒释道深层义理,我仅就“改过之法”发表个人的读书心得。因个人认知有限,若表达不当或偏颇之处,还望诸位朋友不吝赐教。
对于过错,我以前理解比较浅薄。后来我看到了凡先生的改过之法和修身之道后,加深出对“过”的理解,从而牵引了对“知难行易”和“知易行难”的重新思考。
从前我总是浅显地认为"我错了",便会没来由地、不顾一切地各种自责,陷入对自我性格的分析。如,我很急躁。但是,同志!你真的.知道什么是"过错"吗?灵魂叩问下,来一段苏格拉底式的夺命连环问:
1、如何定义急躁?
2、你的急躁具有普遍性还是特殊性?
3、你做喜欢的事情会不会急躁?
4、你和效率高的人共事会急躁吗?
5、你的急躁会受情绪因素影响吗?
6、你在何种情况能克制急躁,而何种情况会变为狂躁?
7、你需要无差别地对所有事情都耐心吗?
8、你会因为急躁犯哪些错误,大错还是小错?
9、你的急躁会不会也有某些优点的存在,如行动敏捷?
10、你如何驾驭"急躁"这匹烈马?
11、你对急躁事件是否做了深入调查及分析?
12、怎么改掉因急躁而犯下的过错?
13、是否制定了详细的行动指南和执行方案?
......
由上可知,很多问题并不容易一概而论。人生之所以这么难,是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凡事看得简单,做得随意,难免结果惨不忍睹了。因此,对于过错与自省,切勿"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一定要终身学习与长期修正。
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摘自《了凡四训》
在《了凡四训》一书中,想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自己。凡有不得,反求诸己。了凡先生先分析自身诸多不足之处,例如酗酒贪杯、自视清高、鲁莽任性、语言刻薄、心胸狭隘等,有因必有果,他坦然接受现实并立志要改过。
从意识上,文中提到需保持三心——发耻心,发畏心,发勇心。知耻是从内心里觉悟,是开悟自觉;畏惧是从外力加持,使人不会无法无天。论语中也提及"知耻近乎于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过则勿惮改"。
从方法上,文中提及需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这三种改过之法类似佛家讲的三种不同根性,上根之人从根本下手,即起心动念处切断一切恶念;中根之人则"明理以遣之";下根之人则只"随事以禁之"。
从时间上,文中提到需每日、每周、每月等长期坚持。改过之后便会有奇效,如感到心旷神怡、茅塞顿开、心明眼亮、诸事顺遂、变怒为喜等。并不忘强调改过需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作为凡夫俗子的我汗颜不止,本就没有古代贤人这么德高望重、礼贤下士等高洁品质,竟然还对于自身错误经常持马马虎虎、随意散漫的态度。既无多维度分析,也无深刻审视自身,更无谈由表及里的寻根究底。
很多时候之所以犯错,不仅是言行举止的问题,更是潜藏的认知问题。从哲学的角度看,对主体的反思总是开始于对个体的自我认识。如果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肯定是无法有效地进行自我反省的。
我深知自身不足之处枚不胜数,故每日诚惶诚恐、如履薄冰。不怕工作艰辛,唯恐无暇反思自我和提升自我。赶紧趁着近期修行之时,铭记弘一法师的“一学、二省、三改”,做到勤学思考、躬身反思、改过自新。
弘一法师五十年以来改过迁善的十大措施:
虚心
慎独
宽厚
吃亏
寡言
不说人过
不文己过
不覆己过
闻谤不辩
不嗔
《余之改过之法》
不奢望目前浅薄的认知能够完全认清粗鄙的自己,但也尽量努力迷途知返、改弦更张、重新做人、改头换面,切莫自误前程。
纵横世间里,乱花迷人眼,易扰乱内心。因贪嗔痴迷失自我,偏离清净自性本心。被外力牵扯,心为形役。一切皆为幻灭,唯有修心修行,方能主宰自我命运。
;《了凡四训》读书笔记和命理开悟笔记怎么写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